百姓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百姓投稿 > 正文

武安市禾旺家庭农场面粉加工厂

发布时间:2019/11/27 阅读数:


       武安市禾旺家庭农场,始建于2014年,是一个专门致力于面粉、小米、食用油产品的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民营企业。农场位于武安市北安庄乡同会村西,地处武安市城东南地区,距市区4千米,这里宜种品种多,是理想的有机农业用地。

       多年来,我们秉承诚信经营、追求卓越、创新服务、奉献社会的经营理念,,严格实行 五统一基地管理办法建基地、上项目、塑品牌、拓市场的发展战略,农场拥有一流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检测技术,主要产品有“杨氏田乡源”2.5千克、5千克、10千克、25千克包装超级特精粉、麦芯粉、精制石磨粉等系列小麦粉。 小米加工采用先进的小米加工设备,清选、去杂、去石、碾米、抛光碎米分级等一体化生产流水线保证了小米加工生产的质量和科技含量。以科技为保障,采用自然生长条件优越的天然香谷生产出的小米色泽金黄、颗粒均匀、香甜可口、营养丰富,现有“米乡乐”“田乡源”系列小米精品。食用油加工采取全封闭式无尘车间,全自动灌装生产线,精密的检测仪器和科学的检测方法,为打造高品质健康产品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农场建有国家级仓储库,仓储系统采用网络区域化、电子监控、电子巡更、粮情监测等高科技手段管理,保证了每一粒粮食的品质。

       在倡导“绿色、健康、休闲”理念的今天,我们热忱欢迎各位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观指导、合作交流、共同发展!

 武安市禾旺家庭农场面粉加工厂武安市禾旺家庭农场面粉加工厂武安市禾旺家庭农场面粉加工厂武安市禾旺家庭农场面粉加工厂武安市禾旺家庭农场面粉加工厂武安市禾旺家庭农场面粉加工厂武安市禾旺家庭农场面粉加工厂武安市禾旺家庭农场面粉加工厂

 

武安市同会现代农业园区简介

 

武安市同会现代农业园区位于武安市北安庄乡,园区核心区面积1.3万亩。园区以小米产业为主导产业,以畜牧养殖为辅助产业,全面打造低碳型谷子循环农业发展的现代农业园区。先后培育了禾旺、畜源等七家龙头企业。园区总产值8亿元,主导产业产值4.5亿元,占比56%。2018年被省政府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一、产业基础与优势

该园区投资20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建有优质谷子基地2000亩,目前,水、电、路、网全覆盖。种植基地实现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形成了全程轻简化生产技术体系,实现亩产350公斤,亩节本增效300元。为实现秸秆、畜禽粪便自我消纳,投资1500万元,建成年出栏1200头以上的数字化肉牛养殖场一座,6000m³青贮池2座,270m³的高温好氧发酵罐2座,年产生物有机肥1.2万吨。先后获得省市多项荣誉称号。

二、业态发展与融合

该园区创建以经营集约化、产业链条化、生产智能化、产品高端化、品牌知名化为方向,与美丽乡村建设、产业扶贫规划相衔接,以谷子种植、肉牛养殖为发端,构建产业联合体,实现谷子与肉牛有机结合、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粮-畜-沼-肥”循环发展的农业产业模式。充分挖掘粟文化、商帮文化,创建商帮古镇休闲生态旅游精品路线,建成种、养、加、游一体化,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三、科技支撑与创新

以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省谷子所等院校为技术依托,筹建小米产业研发中心1处,筹建院士工作站1处,推广冀谷39、冀谷42等优质谷子新品种8个;普及应用谷子集雨高效等种植新技术9项;引进饲养新技术6项,为园区创建注入科技活力。建设双创基地,吸引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和退伍军人等100余人先后入园创业。应用物联网、遥感等新技术,发展智慧农业、数字农业。

四、品牌培育与营销

投资2000万元,引进年产2万吨小米自动化生产线2条,冷鲜肉、分割肉等猪、牛肉制品生产线3条,做大做强小米、肉牛深加工产业项目。打造出“米乡乐”、“杨氏田乡源”等知名品牌、绿色有机产品。建立了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确保食品安全,开展“线上线下”同时销售,建成物流配送中心,发展连锁经营、智能配送和电子商务。“武安小米”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河北省十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并分别荣获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和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

五、主体规模与模式

该园区种植基地向社会化服务体系转变,支持12个家庭农场实现谷子种、管、收统一化管理,达到服务20万亩、辐射30万亩的能力。通过功能化品种、新型加工技术创新,实现6个初加工企业提档升级。开发小米营养粉、香醋、米糠油等功能休闲食品,实现产品多元化。在原有肉牛养殖规模的基础上,再扶持3-4个养殖场,辐射带动养殖户360户,使70%农户参与分享园区产业带来的增值收益。

六、利益联结与效益

按照“公司+基地(家庭农场)+农户”等模式,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扶持禾旺农场、畜源牧业等重点企业,推动现代农业向高层次、高水平迈进。目前,拥有省、市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家庭农场3家,产业集群化发展成效显著。2018年,采取订单生产,与农户签订生产协议,实行保底收购,带动800户实现收益,户均增收3000元。承担政府产业扶贫任务,带动13个乡镇644户贫困户实现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