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中心 > 艺术资讯 > 正文

诗书印画抒情怀,破墨泼彩绘大风——孙桂林的绘画艺术和其艺术人生之印象

发布时间:2020/01/17 阅读数:

诗书印画抒情怀,破墨泼彩绘大风——孙桂林的绘画艺术和其艺术人生之印象

孙桂林近照

说起孙桂林,无不称道他是个艺术上的全才。此话亦真,孙桂林的诗书印画,四才兼具,皆成名就。但他自己却不以为然,他说,他的金石篆刻只不过是“小道”,他的书法仅仅是“中道”,他的诗词歌赋还走在“半道”,而他的泼彩画作则是起步跋涉的“远道”。孙桂林的“道上”之说,实是艺术家的谦恭。若论诗书印画,孙桂林的造诣确都很高:他的金石篆刻,寓古典于现代之美,已是自成一家;其书法,以“隶篆”为基,魏碑作骨,博采众长,隽永潇洒,意含春秋之深,溢于尺素之间,甚是了得;桂林的诗词,以言志为本,情随笔动,神采飞扬,岂止是只在“半道”?

我倒觉得,孙桂林既为全才,更是个奇才,他在诗书印画上虽然全线发力四艺飘红,但其艺术的大乘还在他的绘画,他中西合璧的破墨泼彩画作,不仅为当今画坛绘画艺术稀有的另类,且孙氏画廊挂起的千余幅作品已引起画界重大反响。一位权威学者看其画展后言他“已具大师模样”。可见,破墨泼彩的绘画恐怕才是孙桂林自喻的“远道”,即他的艺术“大道”。不过,艺商颇高的孙桂林不会把绘画与诗书印刻隔开来运笔,而是将绘画与其它门类融会贯通,形成四位一体的艺术整体,使其环生你我,互为支持,绘画遂则成为孙桂林诗书画印的一个结合点和爆发点,谓之诗书篆刻抒情怀,破墨泼彩写人生。

孙桂林的绘画艺术和其艺术人生,给笔者留下的印象很远很深。

印象之一::桂林的“画风”充满大气之美

“艺术之所以称之为艺术,首先因为它是美的。”(车尔尼雪夫斯基)。优秀的作品,无不渗透着作者的审美理想。孙桂林之能选择破墨泼彩的绘画,与其豪爽侠义的风骨无不相关。作为性情中人,在做人上,他敢作敢当,敢爱敢恨;在做画上,他敢想敢闯,敢新敢异。每逢泼墨作画,孙桂林酷似古代画师王洽,或挥或扫,或淡或浓,随其形状,为山为石,为云为水,应手随意,倏若造化,图出云雾,染成风雨,宛若神来之笔。孙桂林笔下的《江山如画》、《听风图》、《外面下着雨》、《逸》等,都极具美感。潇潇的舞雨、飘逸的云烟、起伏的山岚等等,美不胜收,观赏孙桂林的图画,满眼的水明山秀浮岚暖翠飘叶,令人目酣神醉。

孙桂林的画作之美,又非仅限于小桥流水般的“金声玉韵,蕙心兰质”之娟秀,他取材的视野很大,画家新近创作的巨幅长卷《大美无言》,是其《江山如画》等唯美主义画作之后又一力作。《大美无言》泼出的这幅绵延迤逦的画图,其上方泼墨形成的曲线,像是山岚蜿蜒的跌宕起伏,又似涨潮的白浪排空;其中空的墨色轻淡的空间,似是天庭的云卷云舒,又似山雨欲来的气象变幻;其下方滴落的暗黑色的流彩,既似陡削的凌岩峭壁,又似林木的枝蔓蓊蔚。这幅似云似山似海似林又似风的画图,成了天地间美的元素的集结号。

天赋大气的孙桂林创作的绘画,处处洋溢着一种天地的大美,气势如虹,波澜壮阔,作者在追求色泽的怡丽和物貌写实的同时,更注重对美的内涵的开掘。物像流转飞动的《大美无言》追求是一种意境之美,画家以墨、色交融的独有的艺术语言诉说他对大自然崎美的认知和感悟,灰色调的构图凸显出的是一种朴实的美之豪华。《大美无言》正所谓看山不是山更似山,看水不是水更似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以求最似”(齐白石),在现实与飘渺之间以求最真,其美不在言语之外,而在意会之内,非局域之小美,是奥宇之大美。

孙桂林的画风之美在无语的深邃里,可谓“大美无言”。

印象之二:桂林的“画意”充满历史之殇

悲剧出诗人。孙桂林生于苦难,长于忧患,既无官宦背景也非商贾之门,做官经商都命定不会得其道,天赋的遭遇甚或其缘有的苦情则成了熔铸孙桂林艺术的炼狱,故画家习惯以佛家、道家的哲学观来诠释历史诠释生活。他先后创作的《人生》、《岁月》、《失意人的理疗诊所》、《人生况味》、《老莲图》等托物言志的人生画卷,都是对人生理念的深层剖析与解读。

在这些生命题材中,最为震撼的是《响堂之殇》。在这幅布面综合材料大型画作中,呈现的是十一张浮雕般的黑白头像,面对那被扭曲的凝重、愤懑的残缺的佛像面孔,自然会被唤起对异国侵略者毁掉邯郸北响堂寺佛像的那段痛定思痛的记忆,这样的文化惨案何止是一个北响堂寺,《响堂之殇》只是对异国侵略者践踏整个中华文明的的一个缩影。

画面上破碎的佛像除了些微淡淡的黄色的佛光,其整体构图也是画家惯用的一抹的灰色,不曾夸张,没有造作,更无矫饰,真实得让人流泪。面对这历史的惨烈的罹难,“总在动情处泪流不止的我,不能不流泪的我,却没有了泪水,泪在眼眶里打转地创作着,泪在心里流淌,我是蘸着心泪水做完这幅画的!”(作者)

佛说:“大悲无泪。”

《响堂之殇》的本义是直抒历史,但却会钩沉起观者各自人生历程的追忆,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岂止只是无血肉的石佛们,若看个仔细,你会从那许多张血泪的雕塑中认出我们的祖辈似曾相识的面容。艺术家是要透过画面上那模糊的但却极具穿透力的眼神,理性地告诉人们更多:强暴者不可怜眼泪,苦难也不会可怜眼泪,眼泪洗不掉罪恶的尘埃,也改变不了世界。眼泪是历史的一部分,但不是历史的全部!

为此,在欣赏孙桂林的画作时,不仅要洞悉艺术家笔墨的功底,更多的还要透过画面获得一种积郁的释放,寻求一种心灵开合的荡气回肠。

“美只源于伤痛,伤痛可以照亮美。”(贾柯梅蒂)。

孙桂林的画意之旨在伤痕的隐忍里,可谓是“大殇无泪”。

印象之三:桂林的“画魂”充满生命之爱

孙桂林常说:“爱是人生的主体,也是艺术的主体。离开爱,艺术什么也不是。”孙桂林是一位很有血性的人,他为爱而生为爱而活,他把对生活对生命的酷爱附丽在艺术的创作上,借绘画传导自己爱的主张和对爱的理解。

“爱”也就成了孙桂林画作的魂。

孙桂林的《山花烂漫》与《早春三月》、《宁夏》与《爱莲》、《秋思》与《秋之赋》、《雪之印象》等,是画家用彩墨泼出的富有生命力的壮丽的四季歌,完成了画家对生命执着的礼赞。

《山花烂漫》是一片春阳中的绚丽,抚画近赏,似能闻到一种山花的幽香,这花儿许是开在杳无人烟的旷野,虽无幸博得人们的宠爱,却也有幸免遭踏花者的蹂躏或抉摘,无奢望便无失望,是对花儿的抚慰。足见画家的怜花惜香之心;由深绿彩墨泼出的《宁夏》,散发着一种向上的宁凝的激越,生命是一种机遇,有机会生长时要乘时而进乘势而上,错过一时可能错过一世,是对生命的积极的提示。

《秋思》则是用一片片秋叶铺排在空间的一篇散文诗:盘旋着就要跌落枝头的秋叶,它似乎既不留恋枝头,也不忧虑命运,而是在寻觅自己的归宿,它是在想:既然生命已有了一个不寻常的开头,如何才能有一个不寻常的结尾?是作者对生命的另一种爱的嘱托:只要自己不放弃,谁也无法把你放弃;画家用暗绿与白色泼出的《雪之印象》,是一曲雪的咏叹调。画面上是一片片正在消融的雪,雪是那么的圣洁,但是它绝不空守洁白,当大地需要时它便化掉自己,去养育葱绿浇灌花朵。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郁郁黄花,青青翠竹,无非般若,是对雪品的咏赞。冬天来啦,春天还会远吗,春在哪里,在你我的爱里。

“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郑板桥)。

除了爱的四季歌,孙桂林的《梦境》是对热爱生命主题的深化。《梦境》的构图是个圆,很容易联想起人的大脑和圆梦的大意,个中斑斓的无规则的彩块,恰似思想中荡起的波澜。作者似乎在作着这样一种昭示:热爱生命的人,不仅要有梦,而且要有对梦的解析和对圆梦的构想,桂林的爱,好真;桂林梦,好大;桂林的爱,好具体!

孙桂林的画作之魂在爱的至真里,可谓“大爱无垠”

印象之四:桂林的“画境”充满空灵之静

面对浮躁多于冷静的世界,孙桂林泼出了一幅幅颇具深意的《静处》、《意笔山水》、《思》等,是作者对人生秩序“淡泊以明志”的一种禅悟,也是对社会进化“宁静而致远”的一种艺术注解。

这部分的代表作《静处》,其构思别样的简约:初冬的旷野里站立着一排不忍颓绿的树,立得很静很静,像是在思考如何面对严冬的冷酷,又像是在思想着严冬过后的春暖花开,画家留给树的思考的空间尽管苍白空旷,但却无限的大,任凭人们怎样去阅读,都会觉得想象力的匮乏。《静处》的主题也是作者的人生经验,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做事要专一,要耐得住寂寞,禁得住诱惑,潜心修炼,静心做事,才会有所成就。

《思》,是一种静的惆怅:如水的圆月下是一片波光粼粼的海,海上明月,悠悠乡愁,烟波里千万里,思乡人在天涯,如是身在他乡的游子,最易撩拨起对父母兄弟姐妹命运的牵挂和祈祷;如是天各一方的情人,则会悠生相望思聚的美好寄托,相思绵绵知多少,天长地久未是长。《思》把我们带进那离我们遥远又触手可及的水韵间,令我们心中是满满的牵挂。

静是画境,也是作者的心境。作为艺术家的孙桂林,本来好动的个性,却为了人生的意义,往往克动复静。虽然他有着比周边人更为密集的人脉,虽然有着比周边人更为稠密的交际,却总能静下来思考事业揣摩艺术,力免在推杯换盏或熙熙攘攘中慢待了人生的追求,故他一直以来能忙中偷闲,抽丝织锦,静里作画,并把这种“静处”的理念艺术地加以播撒。欣赏孙桂林的画作,你会发现,画家的作品,其构图虽浓墨重彩,但墨里墨外你总能发现画家留在纸上或藏于画间的空白,让你在目不暇接的鉴赏中得以静思,进而把“静处”或“处静”作为出海者结网补帆的港湾。

为此,欣赏孙桂林的绘画作品,一定要沉下心来看,不仅要用眼睛看,而且要静下心来“听”,“听”出作品静处的“画外之音”。只有这样,你才能从层峦叠嶂中抑或从从云遮雾障中,听出一种山水精神、人文精神,听出“出于笔墨之外”的普世之韵。

孙桂林的画作看似很静,但静中有动,是动里之静,静里之动。

如一位评家所言:观桂林作品,会觉得有一种画外音在与你对话,静里有不静,不静里有静,身在静处却并不感空寞。

孙桂林的画境是沉思里的静韵,可谓是“大静无寞”。

孙桂林是从国画开始走进艺术创作的殿堂的。

在艺术比较中,他找到了更为适合自己创作个性的破墨泼彩的绘画路线,并将国画留白的明快性、史哲性与西方油画的真实性、抽象性相融合,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西方油画着眼于上墙后的远距离效果,在远观更胜方面却是我国传统绘画的不及之处,国画则从笔墨的运转及就绢或宣纸的质地特点创造了近视耐看的肌理。国画底蕴很深的孙桂林,注意汲取西方的绘画理念,运笔兼具东西技法,用色兼容沉稳奔放;泼墨如狂瀑飞流线条又隐约可现;在粗犷的油彩泼洒中竭力保持东方艺术的细腻与西方绘画的浓厚深重。他的画抽象而不失具体,浓烈而不失层次,实在是一种很难拿捏的功夫。

在鉴赏孙桂林的画作时还不难发现,他的《大美无言》、《静处》、《响堂之殇》等力作,多为暗灰,充满着一种神秘一种意念,及至构成了他独有的“缓缓~慢慢~深深~沉沉的心灵独白和缓而不慢~慢而不缓~深而沉~沉而深的绘画境界”。据知,孙桂林作品中着意的灰色,源于他对瑞士超现实主义以及存在主义艺术大师贾柯梅蒂(Giacometti,Alberto,1901~1966)的崇拜与学习。以造型简约、色彩和谐而著称的绘画、雕塑大师贾柯梅蒂,擅于选用暖灰色、黑色、褐色抑或调制变化的灰色调在作品中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景物远离喧闹的宁静,孙桂林从贾柯梅蒂那里找到了自己一直在寻找的方向,也找到了自己的灵感,并在汲取演进后取得了很新的收获。

孙桂林是一位在艺术大道上跋涉不懈的人,

他已经走了很长很长的路。

然而孙桂林却说“就艺术而言,我才刚刚起步——”

君可鉴,他给自己预留了一个多么大的奋发的空间,

君可知,他会有着一个该怎样值得期待的未来!

孙桂林艺事简介:

孙桂林,字耕者,别署双牛堂。1961年出生,河北沧州青县人。

邯郸市教育学院美术系毕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协会会员、沧海印社副社长、邯郸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邯郸市书法家协会篆刻、刻字委员会主任、邯郸市赵都印社社长。

自1981年以来,金石书画作品曾入选“现代国际临书大展”、“全国首届篆刻艺术展”、“全国第四届中青年书法家艺术作品展览”、“全国第四届书法展”、“国际篆刻艺术展”、“全国第五届楹联书展”等多项国家级重要展事,作品及理论文章曾在全国多家专业报刊发表并做专题介绍且被国内外收藏机构收藏,入选多种典籍。先后有《孙桂林金石书画精品集》《中国篆刻百家·孙桂林卷》《邯郸成语典故陶印诗词选》《邯郸成语典故精选百则》《庸斋夜话》。2015年“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墨飞色舞·孙桂林艺术作品集》《孙桂林意象彩墨新品集》,主持编辑《赵都印社篆刻艺术作品集》。金石书画作品被中外收藏机构及个人广泛收藏。2012年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现代彩墨高研班进修,现为中国现代彩墨艺术院特聘画家。

 责编 常小靠 审核 曹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