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中心 > 艺术资讯 > 正文

张胜利:勇于担当方可铺平成佛之路

发布时间:2019/10/28 阅读数:

佛教传入中国在保持自身特质的情况下,始终努力顺应并吸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会通中国文化,已经作为了中国文化的构成部分并形成了佛教中国化。面对中国走进新时代,政治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的今天,佛教中国化已不再适应中国人对文化自信的诉求,中国佛教而非佛教中国化,才是当代文化自觉的体现和选择。坚持中国佛教而非中国化的思想核心就是佛教的“当代化”,“走进中国新时代”,否则既不适应当今中国时代发展的需求,本身也会固化、僵化,失去勃勃生机,最终丧失生命力。
张胜利:勇于担当方可铺平成佛之路
作者张胜利先生书法作品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提出:“……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用中华文化浸润我国各宗教,支持宗教界对宗教思想、教规、教义进行符合时代进步需求的阐释……”。中国佛教的信众始终应当把爱国之情,感恩之心,报国之志,利国之行也就是慧宗提出的菩萨道精神(慧宗:《利己利人、慧己慧人、觉己觉人》)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也是学佛、信佛的最高准则,也是佛教在中国存在的价值所在。
张胜利:勇于担当方可铺平成佛之路
著名画家陈明先生敬绘,普贤祖庭 中国如意寺敬供
 
坚持政治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勇于使中华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碰撞、融合、发展。佛教文化也不例外,佛教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应该坚持和加强文化自信,应该把佛教中国化这一概念上升到中国佛教这一新高度,因为佛教文化早已融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血液中,并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宗教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强调“理行合一”(《慧宗法语》),而不是为学而学、为信而信,中国佛教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的同时,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中国社会和谐、时代进步、民族团结、真善美等健康文化,提升人性美的内容,使教规教义在新的历史时期作出符合当代中国走进新时代发展的要求,更加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真正做到政治上自觉认同,在文化上自觉融合,在社会上自觉适应于社会发展,不断塑造新形象,最终实现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服务于国家整体利益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
张胜利:勇于担当方可铺平成佛之路
建设中的如意寺(左如意寺建设负责人张台先生)
 
学佛和皈依的目的是什么?学习学什么?修行修什么?一修智慧。佛法蕴含着很多人生智慧,通过学习让佛法的智慧成为自身的观念和心态,从而在人生路上实现勇猛精进,方可不使自己落入贪婪,不满足,无知,困惑,苦厄和罪恶感的窠臼之中。二.修慈善。通过学、修,提高自我的智见,升华我们的内心,驾驭我们身心的能量,提高更加高尚的喜乐,开拓更加美好的人生,从而圆满佛菩萨的大慈大悲,正信正行。三.修担当。“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在菩萨道精神的激励下,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国家、民族需要面前要勇于担当,用实际行动教化自己,同时教化别人。一起实现人生觉悟,觉悟人生。四.修和合。通过学修,不仅使自己的身心和合,更要我与人和,人人和合,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合。同时在“法法平等,佛佛平等”(慧宗《吉祥如意经》)的理念信仰下树立起平等的心态,从而使自己心态平和,社会祥和。总之,通过学修让自己的身心沐浴在大爱里,让心灵与爱交流,让世界充满爱。第五.“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修学者若把自己摆在众生之上,只能“下化”,不能“上报”,就会走上歧路,扭曲佛法。上报四重恩是:(一)报国家恩。佛教没有国界,但是佛教徒是有国籍的,爱国情怀是必然和必须的。热爱自己的国家,效忠自己的国家,报恩自己的国家,既是每个佛教徒的义务,同时也是责任。(二)报父母恩。我们都是生之于父母,并由父母养育了我们,报恩父母是天经地义之事。(三)报众生恩。我们既是自然人,也是社会人,不可能置于社会之外,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照顾。社会分工不同,相互帮助是理所当然的事。(四)报三宝恩。佛、法、僧的存在,才是佛教徒存在的前提,才能使我们取得智慧,证得菩提,获得解脱,感激、感恩也就成为自然。三宝之恩,岂能忘掉?学佛,修佛,读诵经文,读的不仅是文字,读的是佛陀的般若,体现佛陀的慈悲情怀,通过内化于心,进而外化在行上。总之,宗教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学佛者是既是信教者,更是国家的建设者,也有自己生存发展的需要,是共筑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也是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的重要力量。
张胜利:勇于担当方可铺平成佛之路
如意寺建设大功德主张爱枝率领子孙动身去如意寺
 
佛教如何发展,向哪里发展,如何始终以传播正能量的方式发展?这不得不涉及到教风问题,佛教教风关系到整个佛教的兴衰,关系到佛教的整个形象,关系到佛教是否正法久住,关系到佛教的前途和命运。完整的寺院管理制度,都是实现“六和敬”的保障。“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有了丛林清规,才使得中国佛教的发展有规有序。佛教存续和发展的主体是僧人,僧人是弘法的主体,而僧人的僧格更是教风的体现和根本精神。(慧宗中国僧格:依慧崇佛,理行合一)僧格是续佛慧命的根本,是僧人修持品格的内在法规,是自觉行动,是学佛、修佛免走魔道的防火墙,是预防心灵与行为走向外道的堤坎,是抵御源自内在心底和外境的欲望、烦恼和所知诸魔障侵蚀的明灯,是成佛路上的照妖镜。内束律仪,外塑形象,方可正知、正见、正信、正行,做一个真正的佛门弟子,“人天导师”。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是逐步由外来佛教、佛教中国化走向中国佛教的,这其中东晋高僧道安(312-385)他不仅制定了僧尼规范,而且统一了僧人姓氏。他的一生标志着中国佛教初创时期的结束,从此中国佛教进入了波澜壮阔的发展时期。《历代三宝记》中记载:“魏朱士行首创出家服法,为僧犹称俗姓。”朱士行曾尝试为中土出家者创立“出家服法”。“剃鬓染衣”是保证僧人、僧相毕现的基本要求。“不拜君亲”则是保持僧人处世品格的保障,数千年的历史早已证明,戒律、僧制是中国僧人自己所制、所守的行为规范,并不在乎他是否来自异域古印度的佛教原则,它完全是适应中国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之后,中国佛教更多的进入了译经、完善佛法,开枝散叶运动中,但所有的这些都是形式、表面化的东西。只有中国僧格才是中国僧人卓然于世,不使中国佛教进入外道乃至魔道,不使其走向邪途的保障。也只有中国僧格“依慧崇佛、理行双入”(慧宗语)的出现为实现中国佛教中国化向中国佛教的转化奠定了思想基础,才能使外来佛教真正成为中国人自己的佛教,才能传灯续焰。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壮大要顺应历史的潮流,在历史的大潮中不断自强革新,只有这样才能顺应瞬息万变的社会,更好地谋求发展。慧宗《吉祥如意经》、《大华般若波罗妙法经》的出现,使中国佛教有了新的佛法可依,它是中国人用自己的汉语思维,直接用中国汉字表述,结合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思想,依据古佛法而大成。四面吉祥如意佛的出现,便是它成熟的标志,普贤祖庭——中国如意寺的普贤塔,是这一理念在中国佛教建筑的地理标志,从此中国佛教进入了真正的“面子”和“里子”并存的中国元素新时代。
 
佛教创立至今已跨越了2000多年,历经劫难依然存在,依然在信仰者的心中,依然成为人类精神信仰之一,在支撑人类精神方面,和谐社会方面,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做出了它应有的努力和贡献。佛教以“佛”立教,以“成佛”为终极追求,出家人以传承佛学智慧,发扬佛家慈悲博爱精神为理念,帮助人们消除由于生活带来的疾苦,解脱无明的烦恼为己任。“利己利人,慧己慧人,觉己觉人(慧宗:中国佛菩萨道精神)”,“带着思想上路,为了理想赶路”,因而佛教这种启迪智慧、净化人心为宗旨的精神追求,被世人称为“人天师表”。
 
佛教讲究内明,开启心中的智慧,断无明烦恼,得自在解脱,使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起心动念的中。人生遇到佛法,深信佛法,人生就不会在茫茫黑夜中行走,就不会饥乏交困,就会紧跟光明,勇猛精进,走向回家的康庄大道。可是,生活多变,人生多舛,“无常”是常态,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如昼夜更替,云卷云舒一般。一切皆有可能,一切皆在流变当中,无常才是常态,无常才是合理的。相信并深信“因缘果”(慧宗语)才能从从容面对无常。佛法是佛法,修行是修行,生活是生活,三条平行线只有用波若智慧才能把三者合一,才能真正续佛慧命,人生才能充满阳光,人生才能充满欢乐,才能使人生精彩。
 
看破才能放下,放下才能自在,可要看破放下谈何容易,一般人奔忙的大都是五欲六尘的事情,孜孜不倦的追求无非就是财色名食睡,如果没有对生命本质问题的体识,是不可能自在的,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究竟快乐的。通过学、修、行是学佛者身心安乐,顺利穿越横亘于人生面前的烦恼河流。《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切无为法,如境亦如定,如如心不动,万法在其中(慧宗法雨)。”学佛学的不是迷信,是智慧;信佛,信的不是神仙,是慈悲。“依我所言,如教行道,直到菩提,无复魔业(《楞严经》)”
 
人生因慈悲而生色,生命因修行而永恒。
张胜利:勇于担当方可铺平成佛之路
作者张胜利先生近照
 
张胜利,字子,号慧宗,思想家、武术家、陶瓷家、书法家、文化长征发起者、中国书法教父、中国消费商之父,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者。世界中医日,世界汉字节首倡者、推行者,曾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人民日报社海外版授予“中国文化使者”称号、北京大学“弘武奖”、北京大学“优秀论文奖”、韩国首尔市长签发的“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中韩文化交流使者”等荣誉。入选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特别贡献奖。被吉林省慈善总会授予“慈善使者”称号。2019年10月1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办公室邀请参加天安门国庆观礼。
 
武术方面:国家一级武士、武术套路国家一级裁判、散手国家一级裁判、跆拳道国家一级裁判;创立张氏太极拳、张氏八卦掌、张氏形意拳。并于2015年被列入《河南省传统武术拳械录》,其动作、录像被河南省传统武术项目存档立案。首创《武术心理学》;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
 
陶瓷方面:创造发明定瓷贵族黄、皇家黄;钧瓷白钧、黄钧、宝石蓝钧等,开创了陶瓷历史的先河。曾获第三届京交会“钧瓷创新奖”、“定瓷传承奖”等荣誉。
 
佛教方面:1、中国如意寺设计者。2、菩提之路倡导者、践行者,已经举行菩提之路21站。3、中国菩萨道精神提出者;“利己利人慧己慧人”“觉己觉人”。厘清了菩萨道修行者应该遵循的修行方式、方法原则。4、中国僧格内容提出者;“爱国爱教,严持戒律,依慧崇佛理行双入,慈悲济世,勇于担当‘’。5、“因缘果”、“彻悟”、“随身佛”“佛商”等概念提出者;6、著有《吉祥如意经》、《大华般若波罗妙法经》、《偈语》上百首,发表佛教文章100多篇;7、著有佛教体裁长篇小说《大行》、佛学文化专著《明月照千江》8、学佛座右铭:“佛在路上,家在途中。”9:对生命的感悟:“纯净通透才是生命的本真”。10,积极推动中国佛教而非佛教中国化理念。
 
道教方面:德道宫设计者,著有《德道经》等著作;提出“、“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不对称理论”等理论。
 
书画方面:著有《张胜利书法语录》;提出“尚势”和“尚趣”是中国书画未来发展方向的理论;首次提出“艺术的宗旨和目的是创作者和观赏者的人性更加完美。助人伦,成教化是其政治外显部分。”等艺术理念。组织并主讲36届(中国书画艺术走向何方高峰论坛)。
 
茶文化方面:提出并倡导中国茶精神:“激浊扬清,美化人格”。推进并举行了3次茶文化大会。思想方面:首提人类社会进程的划分不是“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而是“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化时代、数字时代、法治时代、文明时代”的六个时代划分理论;首提“哲学生活化,生活哲学化”、“美在生活”等概念;首提“佛商”、“善商”概念;首提“5+1”模式是世界共同发展的新模式;首提“思维教育”是中国未来教育的的主旋律,反对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的论断,提出“教育使受教育者的人性更加完美才是其目的”;首提“大农业”、“概念农业”、“文化兴农”理念、“Ⅰ号、Ⅱ号、Ⅲ号、Ⅳ号”首提“国家层面立法征收企业垃圾回收、分解税”理念;首提“使人性更加完美是艺术(包括武术)的宗旨和目的”理念;首提“中国电子监狱”理念;首提“健康中国”;首提“速度就是战斗力”;首提”消费者合伙人制度“即”消费商“等思想理念。
 
文学方面:长篇小说《大行》。
 
社会活动方面:建立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为世界汉字节。每年农历二月二为农耕节。十二月二十五日为世界中医日。
 
目前研究方向:声音学
 
座右铭:带着思想上路,为了理想赶路。